激光雷達人眼安全測試
激光對人眼的危害
查看原文:激光雷達人眼安全測試-激光對人眼的危害激光對人體危害是通過光熱效應,聲效應,光化學效應產生的。生物組織吸收了激光能量后會引起溫度的突然上升,這就是熱效應。熱效應損傷的程度時又曝光時間,激光波長,能量密度,曝光面積以及組織的類型共同決定。聲效應是由激光誘導的沖擊波產生的,沖擊波在組織中傳播時會使局部組織汽化,最終導致組織產生一些不可逆的傷害。激光還具有光化學效應,誘發細胞內的化學物質發生改變,從而對組織產生傷害。圖1為激光發射到輻射面上的能量形式。
可能造成的傷害由以下幾種類型
1、對人眼的傷害
嚴重暴露在激光下可能會造成對角膜和視網膜的傷害,傷害的位置和范圍取決于激光的波長和級別。長期接觸可能造成白內障或者視網膜損傷,嚴重暴露在高級別激光下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佩帶合適的激光防護眼鏡或者其他工程防護手段可以很容易的預防激光對眼睛的傷害。
2、對皮膚的傷害
嚴重的暴露在強的紅外波段激光下可能對皮膚造成燒傷。而紫外激光可能造成燒傷,皮膚癌以及加速皮膚老化。
3、電學危害
在激光使用的過程中遇到最多的電學傷害是電擊。高壓系統是激光系統中潛在的致命的危險。
4、化學危害
激光系統中的一些物質,如染料,準分子等,具有毒性,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同時,激光導致的化學反應可能會產生有害的粒子和氣體。
5、火災危害
燃料激光器中的溶劑是非常易燃的。高壓脈沖和燈的閃爍可能造成火星,引發火災,激光過程中激光的直接照射,以及連續紅外激光的反射光意外照射,都可能引燃易燃品,其他潛在的火災隱患。
激光雷達人眼安全GB/T7247.1檢測
查看原文:激光雷達人眼安全測試-激光雷達人眼安全GB/T7247.1檢測關于激光雷達(LiDAR)人眼安全的 GB/T 7247.1 檢測,是確保該類激光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的關鍵合規步驟。隨著激光雷達在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測繪、機器人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其激光輻射安全性受到高度關注。GB/T 7247.1 是中國針對激光產品安全的核心國家標準,直接關系到產品能否合法上市及出口。
以下是針對激光雷達人眼安全GB/T 7247.1檢測的詳細介紹:
一、標準概述:GB/T 7247.1-2024
GB/T 7247.1-2024《激光產品的安全 第1部分:設備分類、要求》 是我國最新發布的激光安全標準,已于2025年正式實施,替代了舊版 GB 7247.1-2012。該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 IEC 60825-1:2014,具有國際互認性。
- 適用范圍:波長范圍為 180 nm 至 1 mm 的所有激光產品,包括激光雷達。
- 核心目標:評估激光輻射對人體(尤其是眼睛和皮膚)的危害程度,并據此進行安全分類,提出相應的工程控制、標識和使用要求。
二、激光雷達與人眼安全的關系
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信號來測量距離和構建環境模型。其人眼安全主要取決于以下參數:
- 激光波長:人眼對不同波長的敏感度不同。例如:
- 可見光(400–700 nm) 和 近紅外(700–1400 nm) 波段最危險,因為會被眼球聚焦到視網膜上,造成永久性損傷。
- 常見激光雷達使用 905 nm 或 1550 nm,其中 1550 nm 因水吸收較強,在角膜和房水中被大量吸收,不易到達視網膜,因此人眼安全性更高。
- 輸出功率/能量:功率越高,潛在危害越大。
- 脈沖特性:短脈沖高能量激光更容易造成視網膜燒傷。
- 光束發散角與掃描方式:影響單位面積上的能量密度和暴露時間。
三、GB/T 7247.1 檢測核心內容(針對人眼安全)
為評估激光雷達是否滿足人眼安全要求,檢測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 激光安全等級分類
根據激光輻射的可達發射限值(AEL),將激光產品分為不同等級,直接影響其安全要求:
| 安全等級 | 說明 | 與人眼安全的關系 |
|---|---|---|
| 1類 | 安全,無危害 | 在正常使用條件下,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最安全。 |
| 1M類 | 在使用光學儀器(如望遠鏡)時可能有害 | 裸眼觀察通常安全,但通過光學設備聚焦后可能傷眼。 |
| 2類 | 可見光激光(≤1 mW) | 依賴眨眼反射保護,短時間暴露安全。 |
| 2M類 | 同上,但使用光學儀器時危險 | 類似2類,但光學放大后風險增加。 |
| 3R類 | 中低風險(1–5 mW) | 直視可能傷眼,需謹慎使用。 |
| 3B類 | 中高風險(5–500 mW) | 直接暴露可致眼睛或皮膚損傷。 |
| 4類 | 高風險(>500 mW) | 可致嚴重眼傷、皮膚燒傷,甚至引發火災。 |
? 激光雷達目標等級:大多數車載或民用激光雷達設計目標為 1類或1M類,以確保在各種使用場景下對人眼絕對或基本安全。
2. 關鍵檢測項目
- 可達發射水平(AEL)測試:測量激光的最大輸出功率、能量密度、輻照度等,判斷是否超過對應安全等級的限值。
- 波長測量:確定激光中心波長及光譜寬度。
- 脈沖參數分析:包括脈寬、重復頻率、峰值功率等,用于計算人眼最大允許照射量(MPE)。
- 光束發散角與掃描特性:評估實際使用中人眼可能接收到的能量。
- 防護措施檢查:
- 是否有安全聯鎖、緊急停機、光束封閉等工程控制。
- 掃描失效時是否自動降功率或關閉。
- 標簽與說明書合規性:
- 必須清晰標注激光等級、波長、最大輸出功率。
- 提供安全使用說明和風險提示。
四、檢測流程(以專業機構為例)
申請與資料提交
- 提交產品技術參數、使用說明書、電路圖等。
- 明確產品工作模式(如連續、脈沖、掃描方式)。
樣品測試
- 在標準規定的測量條件下進行輻射測試。
- 評估是否符合所宣稱的安全等級。
安全評估與分類
- 根據測試數據,對照GB/T 7247.1-2024中的AEL限值,確定最終安全等級。
報告出具
- 合格后由CNAS/CMA認可實驗室出具GB/T 7247.1檢測報告,作為合規證明。
認證與市場準入
- 報告可用于:
- 國內市場監管備案
- 醫療器械注冊(如用于醫療LiDAR)
- 出口認證(如CE認證中的IEC 60825-1、美國FDA 21 CFR 1040.10)
- 報告可用于:
五、為何必須進行GB/T 7247.1檢測?
- 法律合規:未通過安全檢測的產品可能被禁止銷售或引發法律責任。
- 人眼安全保障:防止公眾或操作人員因意外暴露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傷。
- 提升產品競爭力:獲得權威認證有助于贏得客戶信任,進入高端市場(如汽車、醫療)。
- 保險與責任規避:在發生安全事故時,檢測報告可作為企業已履行安全義務的證據。
六、建議
對于激光雷達制造商:
- 在產品設計階段就應遵循“本質安全設計”原則,優先選擇1550 nm波長、控制峰值功率、優化掃描機制。
- 盡早委托具備 CNAS/CMA資質 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預測試,避免后期整改成本。
- 關注標準更新,GB/T 7247.1-2024 已強化對高功率、掃描型激光系統的評估要求。
常見的幾種激光雷達
查看原文:激光雷達人眼安全測試-常見的幾種激光雷達有脈沖激光雷達、連續波激光雷達和混合型激光雷達
數字顯示激光雷達和成像激光雷達
有地基固定式激光雷達、車載激光雷達、機載激光雷達、船載激光雷達、星載激光雷達、彈載激光雷達和手持式激光雷達
有激光測距雷達、激光測速雷達、激光測角雷達和跟蹤雷達、激光成像雷達
激光雷達的激光對眼睛的輻射傷害
查看原文:激光雷達人眼安全測試-激光雷達的激光對眼睛的輻射傷害大多數激光雷達使用激光的光源為發射波長為 905 nm 或 1550 nm 的紅外光。雖然不可見的近紅外光(波長達 1400 nm)可以穿透我們的眼睛并直接照射到視網膜上,但是,激光雷達系統都遵循IEC/EN 60825標準,使用的是 1 類激光器——也就是說在所有正常使用條件下激光對人眼是沒有危害的。

激光FDA認證需要什么資料?
查看原文:激光雷達人眼安全測試-激光FDA認證需要什么資料?激光產品認證需要提供的資料如下:
1、申請表、中英文說明書、電路圖、PCB布局圖
2、元件清單、CD機芯規格書或JAQ報告(包括激光波長范圍)
3、激光通路圖,標簽電子檔
4、品保方面的檢測流程圖;生產、安裝流程圖
5、整機測試(如耐久性測試、震動測試、高溫高濕測試)
6、完整樣機兩套


激光設備檢測
當前位置: 

網站備案:
公安網備案:
